鳳林的菸草種植歷史可追朔至日治時期。這是一項勞力密集的產業。
節儉勤奮的客家人就在政府的鼓勵下,大量種植菸葉,藉以改善生活。
這一棟棟高約九米的菸樓,不僅是種菸人家的家庭工廠,也成為鳳林客家庄相當重要的地標。
我們從縣道193轉出來抵達鳳林鎮時大約是下午五點鐘,離火車發車時間大概還有一個半鐘頭,
所以決定利用這個空檔逛一逛鳳林鎮。
去年環島時我們曾經在這個小鎮住過一晚,可是留下的印象並不是太好。主因是住宿的那家旅舍感覺不佳,
其次是因為比起鄰近的玉里鎮,鳳林再怎麼看,規模實在都不像是一個鎮,感覺有點荒涼。
後來才發現,原來鳳林鎮被省道一分為二。去年我們住在鄰近火車站的這一塊只是鳳林鎮的一部分,
而省道的另一邊也是鳳林。所以順著車站前的觀光導引,我們跨越省道,來到另一邊我們沒有看過的鳳林鎮探險。
鳳林從日據時代就開始種植菸草,過去曾經是花東地區菸葉生產的重鎮。
根據幫我們指路的一位大哥表示,鳳林全盛時期,人口高達三萬多人。
但現在菸葉栽種早已沒落,人口外移嚴重,這也難怪感覺上鳳林似乎沒有鄰近的玉里熱鬧。
不過這些位在菸田旁的菸樓,卻成為鳳林鎮上的重要景觀。
#
#
#
#
鄰近徐家興菸樓有另外一間保存良好的菸樓:余相來菸樓。
#
#
就在我們躡手躡腳,賊頭賊腦地參觀拍照之際,
一位歐巴桑突然從菸樓裡走出來跟我們聊天,而且一聊就是半個鐘頭。
她說鳳林這邊的菸樓多半已經傾頹毀損,
因為公家單位並沒有提供足夠的經費供菸樓主人家修繕與維修。她們家這個菸樓是少數完整保留下來的,
#
原本還想看看其它菸樓的,可是跟阿桑這麼一聊,時間不知不覺就用完了。
跟阿桑道別後就直奔火車站趕火車。
雖然這一次停留的時間不久,不過卻讓我對鳳林的印象大大加分。
以後有機會倒是可以安排時間做更深度的探險。